听新闻
放大镜
北京朝阳:做强内部党建 做优涉外检察
2023-11-20 12:11:00  来源:正义网

北京朝阳:做强内部党建 做优涉外检察

以“四主促四力”实现党建业务协同发展

图①: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涉外检察干警讨论办案重点难点。

图②: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干警精神风貌。

图③: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干警借阅外语图书学习。

图④: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涉外检察办案团队成员面向党旗宣誓。

图⑤: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发布的《涉外检察白皮书》。

  “雪茄烟是该国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在办理涉外资知名品牌制假、售假案件时,必须坚持同等保护原则,帮助外资企业完善管理机制,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针对案件情况,我认为该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内部管理……”在一场涉外检察议题的“党建议事会”上,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正在热烈讨论一起侵犯外资品牌知识产权案。

  办案中,朝阳区检察院并没有简单机械办案,而是就完善管理制度和维护合法权益,主动向该外资企业制发附有该国官方语言翻译件的检察建议。该外资企业很快回复,表达了对中国检察机关的感谢,并针对建议内容进行了积极整改。这是朝阳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开展涉外检察实践的一个缩影。今年11月9日,第二批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揭晓,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提炼总结的“做强内部党建做优涉外检察以‘四主促四力’实现党建业务协同发展”获评“十佳案例”。

  “按照培育打造‘做强支部党建,做优涉外检察’品牌的工作思路,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四个方面破题发力,持续推进支部党建与涉外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对于何为“四主促四力”,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书记张欣向记者介绍说。

  建强融合“主阵地”,坚定政治定力

  “北京市朝阳区素有‘中国涉外第一区’之称,坐落在这里的检察院,要想办好涉外检察案件,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国际眼光。”在今年3月的一次专题学习会上,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胡静对涉外检察办案提出更高要求。

  在办理一起使馆关注的案件时,该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周颖把对案件风险点分析作为一项议题提交到党支部圆桌座谈会讨论,通过与支部检察官分析排查涉驻华使馆和外交人员探视的敏感点和风险点,研究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并对如何就庭审举证、答辩开展释法说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圆桌座谈会是我们支部专门研究部门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和集中研讨的一项创新举措,可以说是一个支部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的平台。”周颖告诉记者,办案团队根据座谈会研讨成果,准备了详尽的举证、答辩提纲和公诉意见书,并提前与庭审翻译沟通,确保指控内容的准确性。最终,该案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使馆官员全程旁听庭审后理解了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

  “在办案中讲政治不是一句空话,面对涉外案件敏感度强、舆情风险高的特点,我们专门设立了‘检察官讲时政’栏目,每期介绍一个国际新闻、评析一个热点事件,增强干警履职尽责大局观。”张欣说,“我们在搭建书记领学、支部共学、小组研学理论学习体系的同时,注重运用案例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司法制度、检察制度,提升干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此,该支部党员干警普遍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变得更吸引人了,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畅通融合“主动脉”,凝聚组织合力

  英语、法语、俄语、日语、韩语……在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没有外语技能傍身可不行。该支部中,干警有海外知名高校留学经历的4人,英语专业八级4人,掌握法语、俄语和日语、韩语等小语种人员6人。“我们成立了涉外案件办案组党小组,每次开展涉外工作交流时,就像是一次小型国际会议,既讨论涉外案件办理经验,也分享交流心得体会促进外语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素能。”一名党小组成员坦言。

  “对于涉及使馆区的案件,应当秉持公正司法、平等保护、科学处置原则,用制度防患于未然。”在一场“外事纪律我来讲”活动中,支部青年干警围绕“服务大国外交”主题热烈讨论。一名青年干警在交流学习心得时说:“我认识到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党建这一不同于业务办理的平台机制,能够将检察业务中欠缺的全局性思维充分展现出来。”

  聚焦办案前瞻性问题和理论性难点,打造“涉外党建议事平台”;瞄准干警素能培养,设置“涉外党建活动平台”,开展“外事纪律我来讲”“外事规范知识竞答”等特色活动;构建“涉外党建考核平台”,把涉外检察工作纳入全院党建目标评价体系……为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该院第一检察部探索创新搭建多个平台,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涉外检察办案质效。“比如,我们将信息思维、共享意识融入涉外品牌建设,依托‘涉外党建联络平台’,与中联部、外交学会等外事部门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打破以往‘孤军奋战’局面,沟通解决工作对接、流转等难题。”张欣说。

  锤炼融合“主力军”,提升履职能力

  “认罪认罚不能翻译成GuiltyPlea,没有体现出我国认罪认罚制度的实质,翻译成ConfessionofJudgement会更好一些,更能说清认罪认罚的制度内涵。”今年10月,在一场涉外检察团队的讨论会上,干警们正讨论即将讯问外籍犯罪嫌疑人时的法律术语翻译问题。

  “这样的讨论我们经常开展,既是研究涉外检察业务的途径,也是提升涉外检察办案人员能力素质的机会,研究讨论成果已在多起案件中取得良好效果。”一名青年干警告诉记者,该支部不仅对支部党员形成“浸润于日常”的素能锤炼,还承接了北京市涉外检察人员轮岗培训任务,倾力打造北京市涉外法治人才实训研修基地,建设“人才孵化中心”,接收全市涉外检察人员轮岗培训。目前,北京市涉外法治人才实训研修基地已开展两批轮岗培训。

  不仅是内部实训,外脑支撑亦不能少。“国际制度、国际规范正在经历怎样的调整?如今的国际关系应如何解读?我国奉行哪种外交战略?”今年5月,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运用检学共建平台,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为党员干警讲授了一场《新时代大国关系与习近平外交思想》专题党课。

  据了解,检学共建平台为涉外检察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涵盖党建政策方针、外交外事、涉外司法实务、法律外语能力等主题。同时,通过远程视频方式,这堂专题党课面向全市政法机关开展同堂培训,助力提升涉外案(事)件处理水平。

  该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张力介绍,利用外脑、信息共享、拓展思维,是涉外检察的发展趋势,从人才培养、组织建设上打好基础,是北京市检察机关的应然之举。这就需要聚焦办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好“涉外党建议事平台”,以议事集合智慧,然后反哺实践。截至今年9月底,该部5名涉外检察干警入选北京市检察机关涉外检察人才库,办理的3起案件入选北京市检察院涉外检察参考性案例,占比43%。

  紧扣融合“主命题”,释放发展动力

  2018年,在办理一起使馆区发生的案件时,该院检察官赵佳发现,使馆区附近部分黑打印店、存包处易引发违法犯罪案件,于是便在支部党建议事会上提交了“关于检察机关保障使馆区安全稳定举措”的议题。随后,该支部将这一议题列为支部重点工作,通过集思广益,根据议题讨论情况,深入分析案件暴露出的使馆区综合治理问题和风险隐患,并联合使馆区所在街道、派出所开展使馆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彻底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

  据了解,通过一项项党建议题和一份份党建清单,该支部立足服务保障北京市委、朝阳区委国际化建设部署要求,抓住党建和业务融合促进的关键点,实现党建提升和涉外检察发展同谋划、同落实。聚焦“落实优化‘类海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与CBD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朝阳园建立涉外协调联络机制,帮助涉案企事业单位消除风险隐患30余项;围绕“保障主场外交活动责任清单”,制定《加强重大国事活动期间刑事案件引导侦查、专案快办工作办法》,为保障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贡献检察力量……一项项生动的检察实践落地生花。

  事业的持续发展,除了创新机制外,还需要生力军的支撑。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占比61.8%。为激励青年党员在工作中“拓荒”前行,该支部创新设置“党建积分卡”,将涉外检察首创举措作为党建积分项,纳入检察官助理晋升、检察官遴选、公务员评优考核推荐中。在积分卡的激励下,青年党员充分发挥外语优势,连续四年发布中英双语《涉外检察白皮书》,总结涉外案件办理经验、成果,为涉外检察履职、区域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2018年,支部青年党员亓悦然在办案中发现,讯问外籍犯罪嫌疑人时,诉讼权利义务告知部分的重复翻译不仅浪费资源,且无法准确解释“认罪认罚”等中国特色刑事司法制度的内涵。为保障外籍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该支部青年党员制作了《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英文翻译件,后将翻译件范围扩展至《被害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告知书》等一整套涉外案件外文法律文书。据了解,这套制式翻译件在全国检察机关尚属首次,外地检察机关纷纷参考借鉴。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张欣说,该支部将继续运用好“四主促四力”党建与业务融合品牌,突出支部党建的“引领力”,以更高站位、更强定力、更大力度抓好涉外检察建设;紧扣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形成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品牌互融互促示范效应;开拓涉外检察的“新局面”,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答好服务保障北京市国际化建设和涉外法治工作大局的检察新答卷。

找准融合点做优涉外检察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天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就加强涉外法治工作作出一系列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我院涉外检察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及北京市委实施意见要求,深化国际司法合作,维护司法主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大局等方面保持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以“四主促四力”做强内部党建,做优涉外检察。

  探寻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之路,要紧扣融合“关键点”。充分认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大意义,通过创新融合的党建工作搭建平台解决涉外检察专业性业务工作的局限,实现党建能力与业务能力双抓、双促、双提升,是党建带队建促业务提升的一种有益探索。

  探寻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之路,要找准融合“着力点”。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政治方向、精神引领、议事方式、交流研讨等方面的资源力量,整合涉外检察专业化业务品牌优势,创新发掘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的结合点,推动实现检察业务提质增效,为其他从事专业性检察工作的党组织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探寻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之路,要把握融合“突破点”。涉外检察团队将党建放在区域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围绕服务“国之大者”,建立党建“议题制”“清单制”“积分制”,将党建目标与中心任务所需、业务工作所求紧密对接,建立起党建“搭桥”、业务“过河”、服务大局的基层实践路径,为以“大党建”服务“大发展”积累有益经验,为促进区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法治智慧和检察担当。

  编辑:丁浩然